"您最近是否出现食欲减退?右上腹有胀痛感吗?"在国家会议中心E3展馆,持续排起长龙的体验队伍中,全息投影的虚拟医生正在为观众进行健康评估。这个号称"永不困倦的院士助手"的AI系统,由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团队历时三年打磨而成。
三大核心突破惊艳业界:
✔️ 百万级临床数据库训练出的诊疗决策模型
✔️ 支持语音/触屏双模交互的智能终端
✔️ 将顶尖专家经验下沉至基层的"能力复制"技术
"它就像给每个社区医院配了院士专家团。"现场工作人员举起手机演示:当基层医生上传患者CT影像后,系统5秒内生成包含手术方案建议的评估报告,准确率达93.6%。
展台转角处,一台看似普通的白色机器正无声运转。当工作人员将混装药片的托盘推入——"哔!维生素B6×2、阿司匹林×1,核对完成!"整个过程不到1秒。
这就是让药学主任拍案叫绝的"智能片剂核对机":
✨ 独创多光谱成像技术,穿透药片包装直辨真身
✨ 0.03%的超低误报率,相当10年药师专业水平
✨ 全国产化图像库支持5000+药品识别
"以往核对30种口服药需15分钟,现在3分钟搞定。"研发负责人指着机器内部的环形补光灯介绍,"连糖衣反光、药片重叠这些‘考题’都能满分过关。"
最让临床医护眼红的,是展区角落里那个"会自己干活"的透明箱子。当演示视频播放时,观众发出阵阵惊呼:
"昨天刚有ICU主任来谈采购。"护理部主任拿起培养皿对比:使用新装置后,病区病原体检出率下降76%,护士处理引流液时间节省82%。
展会同期,董家鸿院士在专题论坛透露重磅消息:"AI肝胆超级医生"将首批落地全国20家县域医院。更令人振奋的是——🚀 清华长庚联合中试基地发起"医疗AI燎原计划"
🚀 3年培养5000名"人机协同"复合型医者
🚀 构建覆盖诊前-术中-愈后的全链条智能诊疗体系
"这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医疗公平的助推器。"张萍副院长在受访时表示,未来患者无论在北上广还是县城乡镇,都能享受同质化的顶尖医疗服务。
帮助企业数字化升级、降本增产,FLYLINKER有全套解决方法,请参考以下文章,或直接联系我们:
工业互联网 + AI 将催生 10 万亿新蓝海,这些领域即将爆发
数字化时代如何避免数据泄露?帮你算一笔「数据隐私+成本效率」安全账
工业机器人产量疯长26%!但比涨数据更重要的是4个“人机共生红利”细节
我们是FLYLINKER,专注数字AI智能化转型
📞 免费热线:4006-086-022
💻 官网咨询:www.flylinker.com